立:通过全面改革和理性的供给管理,跑赢危机 有上述这种反思之破而后,我们还强调,必须结合中国的现实需要,以更开阔的、对经济学理论创新有所贡献的视野,考虑我们能够和应当立的方面。
1998年各国经济普遍陷入严重衰退,1999年和2000年却出现快速复苏或强劲反弹,而到2001年多数国家经济又急转直下,甚至出现负增长。1986年老挝党四大以后,老挝积极实施革新开放路线,调整经济结构,推行农业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重组,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自然和半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立国家管理的市场经济机制。
以自身区域化为核心,多层次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其中,比较优势是各国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政府产业倾斜政策对构筑产业竞争优势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跨国公司则是将各国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总之,近几十年来,东南亚经历了战后初期的经济恢复、20世纪60—70年代工业化发展、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经济高速增长、后起国家的经济开放与改革、90年代后期金融危机及其重组等几个重要时期。各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工业基础仍显薄弱和内部结构不平衡,现代服务业部门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技术升级缓慢等。这一时期,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新加坡、文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0美元(其中马来西亚超过3000美元、泰国超过2000美元),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其中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制造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超过初级产品出口比重。
当前,东南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格局性变化,东南亚已成为亚太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和国际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当今世界,各国的国际竞争力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我们无论如何要避免经济增速下来了、结构却没调整的最差局面。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专题: 改革 。会议通过研究促改革、调结构各项措施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四季度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并要求以政策兑现为目标,毫不松劲抓落实。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将是在降低增速的背景下,推行一场以提高经济效率为核心的改革。比如,9月份国内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略低于8月份的10.4%。
随着短期稳增长政策效力的褪去,中国经济仍会被结构性的问题所困扰,这将会影响到明年或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运行。如果结构调整不及时,中国经济转型将会失败。
而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PMI等经济指标都延续了早前经济反弹的态势,这说明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带动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逐渐显现。从日前公布的各季度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二季度的增速低谷之后,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再度出现回升,反弹至7.8%。9月份的发电量增长 8.2%,低于 8月份的13.4%。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内是中央领导层极力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关键
这将意味着,中国GDP年增速降至4%的水平。例如,很多企业高管用公司账户支付私车费用。加纳的估算显示,2012年中国资本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41%,而非49%。例如,虽然中国的投资规模用任何人的标准来衡量都仍然过高,但其效率或许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低得离谱。
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很可能为7.5%左右,相对于2010年近12%的增速明显下降。余永定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把钢铁行业当作一个例子。
根据他的估算,如果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目前为34%)要在十年后升至50%,投资的年增速就需降至-3%。在今年2月一份采用归纳法得出的报告中,加纳的团队估计,中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46%,绝对数字较官方统计数字高出1.6万亿美元。
如果无法依靠消费者支出,出口部门又无法继续充当经济增长的引擎,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投资了。中国的投资规模达到顶峰时——即该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出台了刺激计划之后——资本投资总额在经济产出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令人眩晕的49%。译者/马拉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更糟糕的是,每当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之时,例如今年年初,该国的政策制定者就会把目光转向水泥搅拌机,再次推高投资规模。他们指出,中国没有恰当地计入估算租金,即估算在自有房产居住的人如若视为租房居住所需付出的租金。中国民众储蓄过多,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防范患病或失业等灾难性事件。
将这三项因素结合在一起,两位学者通过计算得出,中国将消费的占比低估了10至12个百分点。为解释这一问题还需进行更多研究。
但这些估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这种担忧。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钢铁行业去年的利润率极其微薄,仅为0.04%。
如果加纳的结论是正确的——甚至只对了一半——那么一些关于中国的恐怖故事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吓人了。消费类股票的表现长期以来一直强于工业类股票。
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余永定对此深感忧虑。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的张军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的朱天认为,消费额一直都被少报了。中国有逾1000家钢厂,钢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即便是有关中国居民消费的最乐观估算,也无法消除人们对中国长期以来过度投资的担忧。
在近期的一篇论文中,他们提出,有三个重要领域存在少报现象。他认为,中国正在不断累积问题,面子工程和无法盈利的行业越来越多。
他表示,有确凿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一观点虽然仍属小众,但已得到投资者的一定认可。
每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接近50%,储蓄在GDP中的占比与投资近似,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仅约为35%。中国的高投资率与高储蓄率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此外,中国的经济体制通过压低存款利率的方式惩罚消费者,以使廉价资金能被引导至政府支持的行业——例如那些钢铁企业。这些评估的部分基础来自实证。 中国痴迷于投资这件事已为人所熟知。这一事实同样已为人所熟知。
你只需到中国去转转,就能明白那里的投资现状,例如看看全球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网、或是那些庞大的鬼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及新兴市场股票策略主管乔纳森•加纳(Jonathan Garner)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中国的实际消费高于官方统计数据所反映的水平。
其二是很多私人消费以企业开支的形式反映在统计数据中。该国在工厂、熔炉、道路、机场、购物中心以及大型住宅区方面的投资规模,超过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投资规模。
关于GDP统计方法的争论看似故弄玄虚,但它实际上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至关重要。我们的数据表明,向消费驱动型增长的转型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